宁都是个好地方 | 红四军赤化宁都

1929年12月底的古田会议结束后,为粉碎国民党军对红四军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三省“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

1930年 1月9日,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一、三、四纵队进抵宁化县。随后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石城。16日,占领广昌县城。接着西入宁都县东韶。

与此同时,毛泽东率第二纵队转向清流、归化(今明溪)、宁化。1月19日,进入广昌。20日,在广昌赤水击溃广昌靖卫团,活捉广昌县长。翻越武夷山时,毛泽东诗兴勃发,写下了《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在广昌路上,毛泽东诗兴再发,又在马背上吟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两首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之情,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革命前景充满必胜信念的乐观情怀。

1月23日,距离1930年春节只有六天,红四军第一、二、三、四纵队在宁都县东韶会合。当天,在东韶渔子街严氏祠堂,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会议。会议决定,红四军以纵队为单位分兵行动(史称“东韶分兵”)。具体部署为:一纵队直取乐安,二纵队西进藤田,三纵队攻占永丰,四纵队南下宁都。计划各纵队工作时间为一个月。全军指挥中心设于藤田。

负责在宁都分兵的红四军第四纵队,由胡少海任司令员,张鼎丞任党代表,谭震林任政治部主任,游瑞轩任参谋长,下辖第七、第八两个支队。这是一支以龙岩、上杭、永定的暴动武装为基础组建而成的红军,官兵大都经历过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群众工作和革命斗争经验十分丰富。

这时,宁都县城已被国民党军肖致平团占据。

1月31日, 红四军第四纵队在赣南红军第二十五纵队、宁都地方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收复宁都县城。随后,四纵队以班、排为单位,分散到宁都县城周围90里的乡村内开展革命活动达20余天。

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革命宣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国民党军阀政府、封建地主以及土豪劣绅的反动本质,宣传共产党和红军为人民的宗旨、政策,介绍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讲解中国人民要争取解放只有团结一致跟着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道理。他们的宣传合情入理,深受大革命和红军影响的宁都人民愿意听、听得进,人民群众很快被发动起来。

与此同时,四纵队还组织群众异地开展大规模打土豪、分浮财斗争,将打土豪的财物采用区乡交错办法分给群众,如将北门没收到的财物送到南门去分,把南门没收的财物送到北门去分。并帮助宁都地方党组织建立区、乡红色政权,进行土地分配,消除了群众怕“变天”的顾虑,调动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对宁都红色割据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红四军《前委通告第三号》说:“这回四军到江西宁都、乐安、永丰、藤田四地的分兵,只有宁都四纵队一路收了大的效果(四纵队在宁都二十天不但推广了红色区域,主要还要在他纠正了宁都党的机会主义,执行了分配田地,组织苏维埃,建设赤卫队的重要任务)。”

1930年2月上旬,中共宁都临时县委在黄陂召开会议,传达“二七”会议精神,并决定正式成立中共宁都县委,将宁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改为宁都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全县建立了14个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各区迅速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宁都初步赤化,红色割据局面基本形成,梅江两岸“分田分地真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