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光芒四射的《孤灯报》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革命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五四运动爆发前夕,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宁都青年连政公,因为反对屈辱的“二十一条”,愤然罢学返回上海。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在北京的宁都学子温雪堂、邱彬积极投身运动,邱彬还参与了火烧“赵家楼”的爱国行动,是32位被捕示威学生之一。他们的行为,见证了宁都青年的热血。

5月中旬,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波及宁都,在全县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省立宁都第九中学的学生金万邦等人发起成立县学生联合会,发动数千名进步学生、教员和群众,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向北京大专院校学生联合会发出《声援书》,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并组织演讲队上街宣传,成立仇货侦查队侦收、焚烧日货。

此后,温雪堂、连政公先后返回宁都,带回北京、上海的《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向导》等进步报刊,在彭澎、王俊、王熠、江源祥、邱洪生等爱国学生中秘密传读,为宁都培养了一批传播马列主义的骨干。

1924年暮春,连政公、曾雨焦等人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宁都县城南门狮子石下彭氏宗祠(今宁都附小)内创办《孤灯报》,连政公任总编辑。这是宁都有史以来的首份革命刊物。

《孤灯报》报头由宁都县曾兆芹设计,为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内容主要介绍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摘登国内外新闻,评论时事;抨击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转登进步文艺作品和商品广告。该报不定期出版,每月出刊4期,每期两个版面,用木刻活字,毛边纸单面印刷,每期发行500多份。每次发行,均被抢购一空。

温雪堂、金万邦等人积极为《孤灯报》筹集资金,推销报纸,还不断为其撰写文章,其文笔犀利,锋芒直指反动当局。

因为该报宣传革命,县公署认为“有碍时政”,1925年春将其强行封闭。该报办报时间虽短,却为传播革命理论,唤醒宁都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

宁都有了共产党

1925年,温雪堂在北京、金万邦在南昌庄严地举起右臂,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成为宁都最早的中共党员。

1926年11月初,借助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这一良机,中共赣州特支在赣州西津路豆豉垇的广东会馆举办赣南农工运动训练班,招收培训各县进步知识青年。经温雪堂等人推荐,彭澎、邱洪生、王熠、杨新翊、彭文彬、戴福群、谢羽7位热血青年前往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经中共赣州特支书记陈赞贤、班主任肖韶、教员周冕等人介绍,彭澎、邱洪生、王熠、杨新翊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宁都首批本土中共党员。

1926年12月间,中共宁都小组在赣州成立,彭澎任组长,邱洪生负责组织,王熠负责宣传。这是宁都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

1927年1月,彭澎、邱洪生、王熠、杨新翊结束培训返回宁都。随后,中共宁都党小组先后发展王俊、江源祥、彭祥生、卢子昆、陈初生、王瑗、涂德标、卢志坤、丁绍志、戴福祥、廖彬、沙友仁、杨烈等20余人入党,在县城、城郊、会同、安福、长胜建立起5个党支部。同年5月,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中共宁都小组改为中共宁都支部干事会,由彭澎任支部书记,邱洪生任组织干事,江源祥任宣传干事,王俊任军事干事。

自此,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始飘扬于宁都的田间地头,根植于全县劳苦大众的心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