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赣州 | 筹款公函的故事

在赣州市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的展柜里里,藏有一份红军当年留下的筹款公函和收据。这份公函收据见证了苏区群众支持革命战争、支援红军的真情实意,体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1929年1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集结了六个旅约三万兵力,兵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会剿,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出击赣南。红军一路被敌人围追堵截,疲惫不堪,2月13日途径宁都的时候,第一次得到较好休整和获得充裕的军需补充。

筹款公函和收据的发现非常偶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当地的药材商人邱宝泉,也就是宁都商会筹款工作的负责人,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这份公函和收据藏在了一个陈屋祠堂的柱子里。1941年邱宝泉去世,公函和收据变得不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陈屋祠堂改为采茶剧院,1955年剧院改建,木工师傅非常仔细,把每个柱子都用凿子进行敲打,判断其是否空朽、能不能再加以利用,发现一根柱子只有一小块是空心的,一打开,这两件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1994年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后珍藏于宁都县博物馆。

公函中写到,“启者,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军队,对于商人极为保护,纪律森严,毫无侵犯。现因军糈拮据,特函前来请代筹军饷大洋伍千块,草鞋、袜子各七千双,白布三百疋,伕子两百名……”。这次筹款,宁都人民群众共为红军筹集到银元5500块,白布300、鞋袜7000多双。



1929年2月13日,红四军第一次来到宁都县城,宁都人民群众共为红军筹集到银元5500块、白布300、鞋袜7000多双,每个红军战士都要分得了小洋4角和崭新的鞋袜,全军上下焕然一新。5500块大洋在当时大概是什么样的购买力呢?红军的伙食每餐3分钱,一个月也就一块半到两块大洋,5500大洋差不多够当时红军两个月伙食所需;除筹得款项之外,全城老百姓连夜发动起来,一夜之间,给红军战士打了7000双草鞋。当时,整个宁都县城的人口,也就在四千多人,为了给红军打草鞋,可谓是全城不眠。宁都人民极大支持洪红军,极力支持革命,在之后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时,红军最终选择了人民条件最好的地方,把宁都的小布黄陂地区作为预设战场。此后,宁都一直是红军的反围剿作战中指挥中心、集结地、主战场之一,整个苏区时期,当时32万人口的宁都县,参军参战23万人次,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一万六千七百多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有源,其道万千,大道至简,就在身边。就犹如这一张公函和收据里映射出来的宁都人民支持革命的初心。

【宁都县融媒体中心:李晟 肖逸仙 叶志龙 李成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